笔趣阁

字体:16+-

第17章 《儿童文学》发售

    第17章 《儿童文学》发售(1/2)

    国内的杂志从六十年代开始,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,九十年代进入鼎盛状态。

    很多八零九零后印象中的《读者》《知音》《故事会》《青年文摘》就是那个时候杂志销量的四大巨头。

    据权威调查机构了解,最顶峰的时候,《故事会》的发行量月均有一千万份,其他稍差一点,也有五百万以上的月销量。

    这和每家杂志的风格有一定的关系,

    《读者》最早叫《读者文摘》,仿的是美利坚最大的期刊杂志,后来被告了,改名成了现在的名字。

    创刊之初,其理念就是试图通过杂志让其目标人群了解外界的美好事物,拓宽视野。

    总结一下,就是鸡汤加国外小故事。

    《青年文摘》是它的同胞兄弟,调性差不多。

    《知音》则是注重女性情感故事,带有一定时尚属性。

    封面市场会用各大明星引流。

    《故事会》则比较有意思,它可以说是通俗文学大赏。

    恐怖搞笑、国内国外、警匪案件、夫妻打架、乡村秘闻等等你都能在上面找得到。

    而这本杂志的发行量有多恐怖,销量位于当时世界所有杂志的第六位,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而丰富有趣的小故事就是《故事会》畅销的核心。

    每个故事不超过六千字,精简简短,300字一个小高潮。

    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网络小说。

    但同样的,随着互联网的崛起,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,让这些杂志日落黄昏。

    因为人们已经不需要再通过杂志作为窗口了解世界,

    便捷的移动端可以让所有人足不出户,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所以这些杂志以前的卖点,在现在已经不具备了。

    而《儿童文学》这份在过去绝非顶流的杂志,却在时代的浪潮中站住了脚跟。

    在现代依旧能保证实体端有一百多万册的销量。

    数字版也有八十万的订阅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《儿童文学》面向的是学生群体,而学生又是最常去书店的。

    “今天去我家玩么,我爸给我买了变形金刚,能发语音,能变形,可酷了。”

    王子涵和吴佳慧是附近小学的四年级生。

    刚刚放学,两个小孩朝校门走去,小胖墩王子涵背着书包屁颠屁颠跑过来了。

    周佳慧梳着马尾辫,穿着小裙子,精致的像个洋娃娃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